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二子乘舟

诗经·国风·邶风〔先秦〕

二子乘舟,泛泛其景。愿言思子,中心养养!
二子乘舟,泛泛其逝。愿言思子,不瑕有害!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两人乘着船走了,船儿向远处飘荡。思念你们啊,心中烦躁不安!
两人乘着船走了,船儿渐渐隐没身影。思念你们啊,切莫遭遇灾祸!

注释
二子: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。
景:通憬,远行貌。
泛泛:飘荡貌。
景:闻一多《诗经通义》“景读为‘迥’,言漂流渐远也”。
愿:思念貌。
养(yáng)养:心中烦躁不安。
瑕:训“胡”,通“无”。“不瑕”,犹言“不无”,疑惑、揣测之词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《先秦诗鉴赏辞典》.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年12月版,第86页
2、 李宝龙译注,诗经,北京燕山出版社,2014.07,第36页

鉴赏

  此诗的写作背景,据《毛诗序》所说,有一个动人的故事。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二子乘舟》,思伋、寿也。卫宣公之二子,争相为死,国人伤而思之,作是诗也。”毛传云:“宣公为伋取于齐女而美,公夺之,生寿及朔。朔与其母诉伋于公,公令伋使齐,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。寿知之,以告伋,使去之。伋曰:‘君命也,不可以逃。’寿窃其节而先往,贼杀之。伋至,曰:‘君命杀我,寿有何罪?’又杀之。”刘向《新序·节士》则说寿知其母阴谋,遂与伋同舟,使舟人不得杀伋,“方乘舟时,伋傅母恐其死也,闵而作诗”。现代学者有认同“闵伋、寿”之说者,但持不同意见者亦多。闻一多先生猜测它“似母念子之词”(《风诗类钞》),也有学者断为一位父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毛诗序中说,此二子是指卫国公子晋的两个儿子伋和寿。他们为兄弟情谊,争先赴死。卫国人感其精神,就编写了这首诗歌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姜亮夫 等·先秦诗鉴赏辞典·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
2、 方韬 主编·四书五经精华·北京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3

简析

  《二子乘舟》是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,此诗写一次发生在河边的送别。两位年轻人终于拜别亲友登船,刹那间化作了一叶孤舟,在浩淼的河上飘飘远去。画境由近而远,同时融入了送行者久立河岸、骋目远望的悠长思情。全诗二章,每章四句,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鲜明强烈。上下章景象相同、地点相同,而情感却由浅到深,这种回环复沓的手法,使诗意显得更加蕴蓄深沉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伏羲出世

《竹书纪年》〔先秦〕

  太昊之母,居于华胥之渚,履巨人迹,意有所动,虹且绕之,因而始娠,生帝于成纪,以木德王,为风姓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羿射河伯

《楚辞》〔先秦〕

  冯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,天帝署为河伯。河伯化为白龙,游于水旁,羿见射之,眇其左目。河伯上诉天帝,曰:为我杀羿。天帝曰:尔何故得见射?河伯曰:我时化为白龙出游。天帝曰:使汝深守神灵,羿何从得犯?汝今为虫兽,当为人所射,固其宜也。羿何罪欤?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秋水·节选

庄周 庄周〔先秦〕

  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。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 于是焉,河伯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。顺流而东行,至于北海。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。于是焉,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:“野语有之曰:‘闻道百,以为莫己若’者,我之谓也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,而轻伯夷之义者,始吾弗信,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,则殆矣,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

  北海若曰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;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,束于教也。今尔出于崖涘,观于大海,乃知尔丑,尔将可与语大理矣。天下之水,莫大于海。万川归之,不知何时止而不盈;尾闾泄之,不知何时已而不虚;春秋不变,水旱不知。此其过江河之流,不可为量数。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,自以比形于天地,而受气于阴阳,吾在天地之间,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。方存乎见少,又奚以自多!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,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?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?号物之数谓之万,人处一焉;人卒九州,谷食之所生,舟车之所通,人处一焉。此其比万物也,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?五帝之所连,三王之所争,仁人之所忧,任士之所劳,尽此矣!伯夷辞之以为名,仲尼语之以为博。此其自多也,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?”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