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喜春来·七夕

佚名 佚名〔元代〕

天孙一夜停机暇,人世千家乞巧忙,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。七月七,回首笑三郎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天上的织女这一晚不再织布,暂停了辛劳,人间却有千家万户忙着向她乞巧。想牛郎织女互诉一年的心事,悄悄话一定不少。七月七日佳节好,禁不住回首把唐明皇笑。

注释
天孙:织女,传说为天帝的孙女。
乞巧:农历七月初七晚上,妇女向月穿针的风俗。
三郎:唐明皇李隆基的小名。自居易《长恨歌》中,有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密誓的描写:“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。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”

鉴赏

  一月一、三月三、五月五、七月七、九月九,在中国都是节日,真是有趣的巧合。元代的民间散曲家注意到这一点,作了同曲牌的组曲分咏它们,本篇就是其中的一支。既然是分咏,就必然要突出各个令节的特色。七夕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牛郎织女在夜间的相会,这是家喻户晓而又令人动容的美丽传说;二是民间妇女的“乞巧”风俗,《西京杂记》: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楼,俱以习之。”可见其来源颇为古老。除了向月穿针的“赛巧”外,还有用蜘蛛在瓜果、小盒中结网,以及用水盆浮以松针纤草布现图形的“得巧”。熙熙乐乐,热闹非凡。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节日,能像七夕这样,与日常生活及幸福理想同时如此地贴近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此词先说织女在七夕之夜暂时放下了繁忙的织造工作,接下一句将视角拉回人间,描绘了七夕节时,千家万户忙于乞巧的情景,后以想象的手法,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时,彼此倾诉心事的温馨场景;末两句以轻松诙谐的笔调,将话题从神话拉回到现实。这首词通过七夕佳节这一特定的时间节点,巧妙地连接了天上与人间,展现牛郎织女爱情的忠贞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
佚名

佚名

亦称无名氏,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。源于古代或民间、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、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。 6733篇诗文  8602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碎金鱼

《宋史》 《宋史》〔元代〕

  陈尧咨善射,百发百中,世以为神,常自号曰“小由基”。及守荆南回,其母冯夫人问:“汝典郡有何异政?”尧咨云:“荆南当要冲,日有宴集,尧咨每以弓矢为乐,坐客罔不叹服。”母曰:“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,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,岂汝先人志邪?”杖之,碎其金鱼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沉醉东风·题扇头隐括古诗

乔吉 乔吉〔元代〕

万树枯林冻折,千山高鸟飞绝。兔径迷,人踪灭,载梨云舟一叶。蓑笠渔翁耐冷的别,独钓寒江暮雪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折桂令·七夕赠歌者

乔吉 乔吉〔元代〕

崔徽休写丹青,雨弱云娇,水秀山明。箸点歌唇,葱枝纤手,好个卿卿。水洒不着春妆整整,风吹的倒玉立亭亭,浅醉微醒,谁伴云屏?今夜新凉,卧看双星。
黄四娘沽酒当垆,一片青旗,一曲骊珠。滴露和云,添花补柳,梳洗工夫。无半点闲愁去处,问三生醉梦何如。笑倩谁扶,又被春纤,搅住吟须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