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
但从今,记取楚楼风,庾台月。

出自宋代辛弃疾的《满江红·汉水东流

译文从今后,要牢牢记住:咱们在楚楼、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。

注释楚楼:即兰台,故址在今湖北江陵。庾台:一称南楼,在今湖北武昌区,东晋庾亮为荆州刺史时,曾偕部属登斯楼赏月。

赏析词人用战国宋玉和东晋庾亮的典故,以此劝诫友人,不要忘记这段美好的友谊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原文

辛弃疾 辛弃疾满江红·汉水东流

汉水东流,都洗金,髭胡膏血。人金说,君家飞将,旧时英烈。破敌金城雷过耳,谈兵玉帐冰生颊。间王郎,结发赋从戎,传遗业。
腰间剑,聊弹铗。尊中酒,堪为别。况故人新拥,汉坛旌节。马革裹尸当自誓,蛾眉伐性休重说。但从今,记取楚楼风,庾台月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滔滔汉水向东流去,仿佛将金兵留下的血腥污秽全都冲洗干净。人们都说:当年你家祖上是如李广般的飞将军,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。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,迅速勇猛,声名大振;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,态度激昂兴奋,言辞激烈,好似齿颊间喷射出冰霜。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龄,就从事戎马生活。继承着先人的事业。
如今我腰间佩剑,却只能无奈地敲击剑柄以抒心中块垒;杯中酒满,正适合为这离别而痛饮。更何况老友你新近被委以重任,如同当年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,手持旌节,肩负重任。你是大丈夫男儿汉,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。有些人,贪图安乐,迷恋女色,是自伐生命,应以为戒,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佳作。友人军职得以升迁,本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之事,所以整首词毫无哀婉伤感的基调,字里行间皆是对友人的赞扬与鼓励。仅在结尾处,轻轻提醒友人莫忘知音好友,点到即止。

  上片开篇描绘战争已成过往,人们的战争意识与敌情观念逐渐淡薄,“髭胡膏血”仿佛都被汉水彻底洗净。此处“洗净”一词实为反语,委婉道出了作者内心的不平与愤懑。接着,以“人尽说”引领,回忆王君往昔的英勇壮烈,展现其非凡的气概。

  下片的起承与上片的开篇遥相呼应。既然战争已经停歇,刀剑似乎也该入库封存了。“腰间剑,聊弹铗;尊中酒,堪为别”,前两句笔锋从友人转向自身,以战国时期的冯谖自比,抒发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作于淳熙四年(1177)。这年春天,辛弃疾由京西路转运判官改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。这首词应为送一位李姓朋友去汉中任军职而作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李肇翔.辛弃疾词.沈阳:万卷出版社,2009年:第45页

简析

  《满江红·汉水东流》是一首送别之作,友人军职升迁是一件大喜事,所以此词全无哀婉伤感之情,通篇都是对友人的赞扬与鼓励,希望他作为名将的后代能像祖先一样建功立业,抗击金兵,收复失地;最后提醒对方不要忘记知音好友,一点即止。全词激昂沉郁,词人的愤懑与不平之意隐含在曲折之中。
辛弃疾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年5月28日-1207年10月3日),原字坦夫,后改字幼安,中年后别号稼轩,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(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)人。南宋官员、将领、文学家,豪放派词人,有“词中之龙”之称。与苏轼合称“苏辛”,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辛弃疾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 838篇诗文  1694条名句

猜您喜欢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